目前分類:登山資訊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為山友剷雪開路失足 玉山墜谷陳門瓊遺體尋獲

更新日期:2010/01/11 04:11

〔記者謝介裕、方志賢、蔡宗勳、張文川、林相美/綜合報導〕冒險攀繩索下深谷的玉山
國家公園管理處巡山員方有水,昨天上午赫見距離排雲山莊上方約500公尺處的皚皚白雪
山谷之中,浮現紅色衣物,立刻趨前查探,果然發現墜谷的高山嚮導陳門瓊遭大雪掩埋,
可惜已氣絕多時。

經直升機吊掛,於昨中午12點40分順利將大體送下山,陳某家屬見狀,雖泣不成聲,但也
感謝搜救人員的辛勞。

來自台北市的54歲嚮導陳門瓊及山友一行7人,6日從塔塔加登山口入山,預計10日下山,
8日驚傳陳門瓊在海拔標高3752公尺的圓峰山屋,下撤往標高約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途中
,因替隊員開路,在剷雪開路時不慎失足掉落山谷。

陳屍排雲山莊上方深谷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接獲報案後,除在9日透過海鷗直升機將受困6名隊員救出以外,昨日
玉管處巡山員方有水、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搜救委員會等7人搜救小組,從上午7點
再度從排雲山莊往圓峰方向出發展開搜救,沿途可說是「沒路開路」,怎料,剷除步道1
層又1層的積雪後,竟赫見峭壁,搜救人員利用環扣、繩索及冰斧、冰爪等雪地設備,垂
降而下深谷約400公尺,上午約10點多,發現陳門瓊已被大雪吞噬,氣絕多時。由於陳屍
處地勢險惡,加上腹地狹小,搜救人員利用屍袋將陳某大體包裹抬到空曠處後,隨即透過
國搜中心協助指派直升機將大體運下山。

搜救人員3天2夜未闔眼

首先發現死者的方有水說,該處8日接獲山難意外發生迄昨日2夜3天以來,包括排雲山莊
管理站主任吳萬昌在內,搜救人員幾乎均未闔眼,總算達成搜救任務,以慰死者在天之靈
,也對其家屬有所交代。


玉山緊急封山 登山管理擬從嚴

更新日期:2010/01/11 04:11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墜谷山友陳門瓊大體尋獲後,玉山雪地攀登問題再度引發各界
關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將在近期邀集全台登山團體開會凝聚雪季登山管理辦法外,昨
天也以「快訊」對外公告玉山園區即日起封山,未來將視天候、雪量等情形再決定開山時
間,希望山友能遵行。

玉管處長陳隆陞指出,俗諺:「登山難,下山更難」,攀登玉山雪地更是如此,除須做好
裝備準備以外,登山經驗、雪地訓練時數與臨場判斷及反應能力,均是確保安全不可或缺
的要件。

惟多數山友面對玉管處的要求、勸導,往往視為耳邊風,以雪季裝備為例,除安全頭盔、
雙層手套、長筒登山靴、冰斧以外,冰爪齒釘也至少需8爪以上,最好是12爪,但山友往
往敷衍了事,以為擁有基本雪季裝備即可,也是玉管處對雪地登山擬從嚴管理的主因。



事件解析

關於這件山難事件的始末,請詳見各媒體的報導。



行者單就事件發生,也就是會發生墬落的情況做解析。

各位請看翻拍自自由時報的照片—

全隊於塔塔加出發前的照片
看清楚,嚮導居然是「穿雨鞋上山」



以下是翻拍自中時的照片

遇難者所穿著的照片





看清楚沒有,是「雨鞋加簡易六爪冰爪」



曾經在雪期攀登山岳的朋友應該知道,雨鞋並不能提供適當的保護,當下雪或結冰,需要
踢踏步行進時,因雨鞋柔軟,無法像重型登山鞋一樣,能夠有效的踢入薄冰層或硬雪。而
六爪冰爪,只限用於平緩或稍有起伏的雪地健行使用,並不能當作冰雪期攀登使用。而領
嚮、隊員間的默契、相互確保,更是保護的機制,單憑一人的開路、架繩索,一個大意疏
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錯誤。



台灣因為處亞熱帶,高山在冬季偶而會有結冰或降雪的情況,相較鄰近的日本、韓國等,
較高緯度的國家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因雪期短,台灣的登山客就無法像上述國家的同
好,能夠了解冰雪期攀登山岳的潛在危險。



再加上國人的登山與裝備觀念,還停留在節約、克難、土法煉鋼,視冰雪如泥濘地的階段
。以致冰雪期一到,就會發生類似的墬落事件造成傷亡。以雪山為例,不下雪的時候康莊
大路一條,但下雪封山時期,不但步道難辨,小程度的失溫還會造成判斷力失準、幻覺、
幻聽,嚴重時還能引發更嚴重的高山病,例如:高山肺水腫、高山腦水腫、腎功能喪失…
等等。這時候的裝備,除了防潮保暖之外,還要注意到行動時的安全。



國內目前有個人、登山協會、山難救助協會開辦各類的登山安全研習,這都可以保障登山
人,在山岳活動中自保與安全,但國內登山人口眾多,願意參加這類課程的人卻不多。這
個現象實在很讓人難以理解,更不用說出國登山,所鬧的國際笑談。雖然國內倡議成立登
山學校,但行者卻不抱高度期望。為什麼?你不妨問問在山路上碰到的山友,尤其看以來
很跩、很大哥、領導級的山友。雖然言談時有的是唯唯諾諾,但私底下卻是嗤之以鼻、不
削一顧。有的還只是回答一句:健身而已,學那麼多幹嘛?



往生的前輩黃德雄先生,曾經在許多演講場合,都明白的向喜歡登山的同好說過一句話:
不要粗魯當豪邁。台灣許多次的海外遠征,他都曾站在第一線作過報導,談起在冰雪地登
山,國內所謂的登山好手,還無人能出其右。「粗魯當豪邁」很多人以為是罵人的話,但
套用現今所謂喜歡登山人的身上,還真的所言不差。登山趕速度、裝備趕「輕量」,這裡
的「輕量」並不是指裝備輕量化,而是指越簡單越好,最好是不花錢的、便宜的、充數的
。在一般人看來「登山人」好像流浪漢、田庄大哥。自認自己的穿著是豪邁、簡約、涉水
渡溪無所不能,但在外人(尤其是外國人)的眼中,這種裝扮、行為卻是粗魯,一點都沒
有登山人應該有的氣質。



畢竟事件已經發生了,『裝備失格、隊員對於領嚮的過度依賴、保護措施不足』,是造成
這件憾事的主因,難保日後還會發生同樣的事情,這篇除了哀悼往者外,還希望能提醒各
位「愛山的人」。


資料來源:http://jonesnote.spaces.live.com/blog/cns!A3301203A386B755!707.entry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百岳的由來

四周臨海的台灣島內高山密佈雄偉險峻為世界之冠。日據時期日本陸軍為軍事用途開始測量西部各山頭之地形並立石取名、台灣高山 美麗景觀曾吸引多位日本探險家登高探險目睹台灣山脈奇峻秀麗風貌 、並讚嘆為蓬萊仙境 、光復後陸軍測量隊重新調繪,比日據地圖更精密,也給登山提供更安全的指標,為了推展登山活動,1970年台灣省體育會山嶽協會百岳俱樂部於1970年,開始催生台灣百岳之構想。由登山界的前輩 林文安 先生著手規劃推動,並於1971年中央山脈大縱走結束後,同其他參與中央山脈縱走的數位岳界餐敘數度研商後,才告定案。
台灣百岳之選定以標高3,000公尺以上,擁有奇、險、峻、秀,且山容起伏明顯的山峰,在地圖上註有山名,且有三角點者為優先選錄標準。最後選定的百岳,五大山脈之首的中央山脈就獨佔了69座,雪山山脈有19座,玉山山脈有12座,因阿里山山脈和海岸山脈高度皆不足 三千公尺 所以並不列入。


位於國家公園園區內的百岳雪霸國家公園19座、太魯閣國家公園27座、玉山國家公園-30座,共計76座。


百岳俱樂部源出,乃是台灣省體育會山嶽委員會於五十九年委員會通過,設置百岳俱樂部,後經二年之積極籌劃,在六十一年十 二月五日,於中央山脈北段,海拔3033公尺的羊頭山,由林文安主持,'林亮夫擔任司儀,刑天正宣讀周會長之賀詞,'蔡景璋主持紀念碑揭幕剪綵,百岳俱樂部正式宣佈成立.,而百岳俱樂部亦選出百岳山頭,並推選林文安擔任百岳俱樂部部長.


當時參加百岳俱樂部的成立大會有蔡景璋、'刑天正、林文安、'丁同三、王斗吉、黃清龜、黃阿新、蔡篤信、吳萬 、林照雄、盧金水、李敏信、林亮夫、陳世空、嚴勵、陳錫榮等十六人及全桂林、 振乾、方有詳、方順生等四位山胞.,百岳之選擇以本省 三千公尺 以上的高峰,挑選其中一百座山頭,稱為百岳,原則上必須超過3000公尺,並有山名'有三角點的山頭優先認定,有高難度的亦有容易攀爬的,以期吸引更多人的參予.....


百岳俱樂部成立時已經登完百岳者,只有刑天正、林文安 、丁同三 等三人,而蔡景璋當時只有九十多座,亦趕在當年年底完成百岳,而排名第三 、在國六十三年度內沒人完成百岳、因此有人認為百岳困難度訂得太高、,一直到六十四年簡進清居中協調打破僵局才繼續開展百岳的完成.,昔日正值台灣經濟萌芽起飛階段,每個人都因為了顧三餐賺錢,想要在山上待留半把個月,除非有錢又有閒, 所以攀登百岳大都分幾年時間段續的完成。


百岳帶給登山界莫大震撼,有些山友認為沒登百岳就不算登山所以非百岳不登,即使是數分鐘可登頂的也繞道而過,就因為它不是百岳. 現今有很多登山社團只以百岳攻頂為目標,捨棄欣賞周遭美景、有關登山技術'、知識性的探討則興趣缺乏,因此也使我國的登山運動一直停留在以攻山頭為主的奇特現象. 登山是一種活動有些也是考驗耐力與體力的運動,亦是戶外最佳休閒,百岳的完成只是一個目標,完成百岳也非就比他人居高一等,登高一謂衝山頭並不是勇猛表現,懂得觀察沿途生態景觀細細品嚐大自然奧妙的人才是真正擁有登山內函的人 , 但能找到幾位呢 ?, 不論'健行,登山多方面做技術性'知識性的探討,教育後代,,指導新手正確的登山觀念才能發揮正確登山之精神…


總之,,完成百岳只是一個方向,,.未完成百岳也沒甚麼,完成百岳又能怎樣也不是很了不起的事唯一的是滿足自己的雄心毅志罷了,立足高山 欣賞大自然奇妙佳作,讓自己的心靈融入大地得到休閒運動之功能 , 領悟開懷的胸襟才是登山過程的正確目標。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tourguide668/article?mid=3879&prev=3892&next=3873&l=f&fid=28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登山嚮導(Guides)概論

【一版】<林文坤>


一、前言

登山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甚至於冒險性的運動,因此必須以發揮團隊的力量來降低風險至最低;就像軍隊作戰一樣。既然是團隊就會有領導統御的事務,登山嚮導工作除了專業的登山技能外,即便屬於這個範圍。

再者,早期台彎經濟不富裕,交通不便,裝備簡陋,登山風氣不普遍,真正的登山活動,僅限於三五好友「探險」去,談不上什麼團隊架構,當時,除了以國防戒嚴為出發點的「平地人民入出山地管制」外,對登山客而言,山林幾乎是無「法」的洪荒世界;也由於登山總人次少,對大自然構不成環境破壞的威脅。今則不然,滿山遍野,滿坑滿谷,尤其每遇假日,登山客人滿為患,嚴然是另一社會問題!由於人次眾多(似應稱為登山休閒風氣普及?),於是產生管理與秩序的問題;『嚮導』也就應運而生,也由於世界環保需求日漸嚴格的趨勢,登山嚮導更顯重要!客官,您不覺得「登山嚮導」任重而道遠?既要維護登山秩序,保障登山活動安全,又要悍衛地球!

二、 登山嚮導定義與特質----

幫助別人完成有意義的登山活動者;榮譽(責任)、熱忱、能力

依體委會「高山嚮導員授證辦法」第二條,定義登山嚮導之任務如下:

1. 擔任登山活動之嚮導

2. 擔任山區環境之解說

3. 處理登山活動之突發狀況

(此為引用性質,原文定義為「高山」)

原文雖係針對高山(指台灣地區海拔3000公尺以上之山岳)活動之嚮導人員所定義之任務內容;然,綜觀泛登山嚮導任務內容,此三大項目已足以涵蓋所有登山嚮導之工作範圍;也已足以讓登山嚮導們背負何其沉重的責任!

活動嚮導、環境解說、處理突發狀況,基本上就是登山嚮導員執行任務時的工作主軸。「嚮導」一詞絕非僅止於「帶路」(Lead)而已,走過某座山並不一定能勝任這座山的嚮導。因為身為登山嚮導,除了要會帶路外,還有一蘿筐的事務要會處理;可說是十八般武藝得樣樣精通,並要能允文允武,沒有三兩三是不可以上梁山的。本文所討論的就是以這「十八般武藝」為範圍。

榮譽(責任)、熱忱、能力---就是一位登山嚮導為圓滿達成上述三項任務所讓人感受到的特質。

就像任何成功人士一樣,有榮譽心,做事才會有責任感,有責任感才會是一位好登山嚮導;因此,你所感受到稱職的登山嚮導,莫不有著崇高的榮譽感!

登山客在自然環境中,扮演一個體驗者的角色;體驗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的撫慰,覺醒人類的渺小……。登山客將美麗的山川帶回都市,將自然的信息傳遞到水泥的喧囂;愛好自然的人,相較起來對大地的情感與環保的使命,具有更多的熱情……(取材自「登山與環境保護」---吳致呈---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8)。登山客如此,稱職的登山嚮導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對突發意外狀況敏捷而正確反應甚至防範於未然,乃是激發出自於「人溺己溺」的服務熱忱,而非被鞭策於法律責任的反應;甚且將此熱忱擴及於對大自然山林環保的熱愛。此種特質在一位稱職的登山嚮導員身上可以強烈感受出來。

登山能力、經驗高人一等,這是我們在登山嚮導身上經常看得到的另一特質;也唯有如此,登山嚮導才能勝任他們的工作!

三、登山嚮導與登山領隊有別

登山嚮導是技術、參謀提供者;領隊則是行政裁決並執行者,也是登山計劃之制定、執行者。

領隊不一定是最強的,但要能有運用最適合當次登山活動嚮導的管理領導能力,同時也要有很強的企劃能力及決策能力;當然兩者相輔相成。就像總經理不一定是專家,但他會有一批精良的專業工程師;又有如作戰指揮官總是會有一群分工參謀一樣的道理。

領隊通常是首先提議登山活動者,也是整個活動過程中之仲裁者;領隊更是通材的專家、教師、教練……(取材自「高山嚮導的任務與權責」---林亮光---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簡單來說,領隊是經營管理與決策者,而登山嚮導是技術與執行者;兩者相輔相成。

四、登山嚮導與登山者有別

觀念不同、裝備不同(例:內鋁架背包與外鋁架背包)、受訓不同、狀況反應不同。

您可能是一位出色的登山家,但卻不一定是一個成功的登山嚮導。因為,登山家面對的是大自然;而登山嚮導所面對的除了山之外還有群眾。而面對群眾,帶領群眾,您就必須要有團體的榮譽感,犧牲奉獻的精神,誠懇待人的風度,以及帶隊的責任感。唯有如此,所有的辛勞才是有意義的(取材自「您是個好嚮導嗎?」---嚮導組---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96期會刊)。

登山嚮導(領隊)是要服務山友,服務大自然;登山客則純粹體驗大自然,享受服務。登山客要求的是登山能力,環保觀念,守法精神,團隊倫理和友愛互助的心;登山嚮導則完全不然,除了以上完全要求外,還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心力及能力來照顧隊伍,幫助山友,教導山友……領導統御及帶領團體環保更是與眾(登山者)不同!

五、登山嚮導需具備之能力:

1.基本登山技能

a. 體適能、健康管理

b. 正確裝備、器材使用(含:求生包)

c. 糧食計劃---合乎環保要求的糧食計劃

d. 正確通訊(例:交通部業餘無線電人員執照「分4等」)

e. 紮營、炊事、營地管理

f. 氣象預判

g. 急救處理(例:國際紅十字會急救訓練證書「分等級」)

h. 定位定向

i. 基楚繩結(8字結、雙套結、水結、漁人結、普魯士結、稱人結、蝴蝶結、吊人結---取財自北區搜救委員會 86年度救助技能競賽觀摩會 競賽手冊)

j. 基本溯溪、攀岩

k. 野地求生

l. 冰雪地活動

2. 法規修養

1.人團法 2.國民體育法 3.高山嚮導員授證辦法 4.入山許可證辦法 5.民法部份條文 6.民法-旅遊篇 7.民法-委任篇 8.刑法部份條文 9.醫事法 10.森林法 11.國家安全法 12.野生動物保育法 13.國家公園法 14.保險法 15.業餘無線電管理辦法 16.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17.各社團有關法規,辦事細則……等。(詳見「登山活動與法律責任」---蔡鴻斌---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守法精神」是法制社會應有的修養;也唯有完全合法才能提供隊伍最高安全保障!

自民國90年1月1日施行立法院通過新「行政程序法」,一些無法律依據的行政命令將走入歷史,部份和登山有關的管制措施也在這範圍內;然而,登山嚮導員的地位、權責亦將提升為專業行為,登山嚮導們將以『依法受顧契約』方式執行委託工作(「高山嚮導員的養成教育」----張玉龍---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如此一來,登山嚮導執行任務時所負的法律責任,將更為明確。身為登山嚮導的您能不更用功,熟諳有關法條?一方面依法行事,一方面「以備不時之需」!是故登山嚮導絕對需要有法規修養的能力。

3.領導統御

包含隊員情緒管理,這是一門高深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只有多進修、多歷練,瞭解人性才能達完美境界!主要內容有群體管理、共通溝通、壓力處理及決策能力。

這理所稱「領導統御」並非傳統絕對權威與準軍事化管理,而是來自每一隊員的自我領導能力,使登山隊伍有效完成集體決策進而達成團隊目標(取材自「談登山精神與現代登山運動」---何中達---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3)。

4.敏銳正確之應變能力

多讀書,多收集資料,加強安全常識,用功進修,累積經驗可幫助提昇突發狀況應變能力。特別注意,身為登山嚮導值勤時與一般登山客對突發狀況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5. 榮譽、責任

凡任登山嚮導者,都應該重視這項榮譽的職務,並發揮高度的榮譽感,這是執行這項職務的精神動力。並且,登山嚮導應該具有責任感,沒有責任感,難免敷衍塞責;……登山嚮導工作,疏忽不得,更不容馬虎。沒有責任感的登山嚮導,縱使其山齡多深,經驗多豐,技術多好,也難得上是好登山嚮導。……

「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登山嚮導亦必良心不安,甚至內疚不已。姑不論法律責任,道義責任亦難詞。法律責任是有形的,道義責任是無形的,法律責任是以事實判定,道義責任是以道德和良心衡論;在法律上有自由心證的審判,乃是可推及無形的法律責任。所以說道義責任並非絕對低於法律責任;因此,……每位登山嚮導至少應該兼顧道義責任,庶幾無愧於心。(取材自「泛論嚮導」---嚮導組---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96期會刊)

所謂「虎死留皮,人死留名」;愛惜羽毛是人格提昇的重要因子,不要討論所謂永續經營,但求高風亮潔。強烈榮譽心的人必能激發強勁使命感、責任感,其結果就是完美的登山帶隊任務!

6.團體環保無害登山

「維護山野,遠比登山者舒適重要」!環保登山內容非常豐富,就是要隨時吸收新知,以導正習以為常的錯誤觀念和做法。身為登山嚮導除以身做則外還要能規劃無害、低破壞的團體登山活動;那怕是避免山難發生也是環保登山重要的一環!

7.新資訊之掌控---數位時代來臨

千萬別忽略全面數位化時代來臨所帶來的衝擊!有人說捷運系統的陸續通車將改變人的生活形態。相信網路e世代來臨絕對不僅止於改變人的生活形態;舉凡登山社團與登山者橫向及縱向溝通(注意兩者都是雙向溝通)、一切路線,路況,活動表,登山裝備採購及評比,氣象交通狀況,甚至於情感交流與訊息傳遞……都在彈指間數分鐘甚至數秒鐘之內完成;尤有甚者,這是一種無地域疆界、無國界限制的溝通,並且是完全自由無任何障礙。身為登山嚮導一定要有調整腳步因應數位時代來臨的能力。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這句銘言在網路的e世代,得到更確切的註解!

8.山難救援概念

山難救援的第一個概念就是如何預防山難發生!就像很多登山社團有山難組織,其第一個任務是研究、教(宣)導如何預防山難,而非訓練如何救援山難事件。其次,您要會選擇季節來帶隊登山,特別要考慮各山區之季節氣候變化(詳見「山難事件原因探討、預防及處置」---黃世亮---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1)。

萬一不幸遇上了,那你第一個要先「安定人心」;其次依不同狀況(山難種類[墜落,迷路,疾病,失溫……]、山區地形地物、當時天候,時間、隊伍,隊員情況、可用人力,物力資源、食物,飲水,裝備,器材……等)做第一處置;冷靜思考,甚至會商討論。登山嚮導一定要熟知山難搜救體系,你才能有效的,必要時運用搜救系統,解除山難狀況或將山難損害降至最低。

其實,對登山嚮導而言,山難救援概念,很重要的就是要能充份瞭解上述山難搜救體系,熟知其作業規範。如此,當在第一時間處理山難事件時,其效率才能事半功倍,你的前置作業也才能充分搭配後繼救援,並不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也可降低因發生山難事件所造成環境破壞至最低。這是身為登山嚮導非常重要的概念(能力)。

另有三原則必須遵守:救難人員的安全置於病人或傷患之先、切忌貪快、只做自己從訓練和經驗中學到的事(取材自「山難現場處理實務」---任鐵剛---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3)。

9.高度求知欲

「高山嚮導員證授證辦法」第八條第一款規定,每三年未參加認可之嚮導研習者,撤銷其高山嚮導證。其精神就是「在職進修」,俗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知識是日新月異,尤其處資訊時代的洪流裏更是一日千里。也許,正規登山理念恆古不變,但諸如裝備器材科技的更新、環保觀念的日益重要甚至迫不及待、山難事件教訓的經驗累積及登山活動報導……都是自我充實,更上一層樓的活教材!「不進則退」,瞬息萬變的社會裏,要有高度求知欲,才能隨時保持不負登山隊伍所託,才能不破壞山林;勿因無知或認知錯誤而傷害隊員、傷害地球!

簡單講,身為登山嚮導要具備常讀書的習性,並有參加登山研習會的求知欲。

10.風險管理能力

勿彭脹隊伍承擔風險的能力,更要有周全完善後退計劃。要能居安思危,別被『平安順利效應』(「高山嚮導員的權責與任務」---張玉龍---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1)所陶醉;登山嚮導從擬定計劃(或隊伍成軍後必得依隊員能力重新調整計劃)開始就必須瞭解隊伍能力,瞭解活動山區環境潛藏的危險,並經常保持警覺,持續評估危險所在。活動進行中隨時自問:「那理可能會出問題?會有什麼危險?如何才能將風險降至最低?」。總之,要能時時戒慎恐懼,不能掉以輕心,並事先擬好萬全應對計劃,才能將風險管理降至最低風險。西方登山界有云:「有許多大膽的登山好手,也有許多登山老手,但卻沒有大膽的登山老手」(取材自「談登山精神與現代登山運動」---何中達---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3)。再借用一句吳夏雄前輩的座右銘共勉之:『登峰造極固可喜,全身而退更可貴』(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4)

隊伍活動進行中,登山嚮導還要隨時有「危險的主觀警惕」;以達風險管理之防範於未然!

六、登山嚮導要有豐富自然科學知識

地形、地質、動植物、天文、人文、歷史---所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談,既可營造輕鬆活潑氣氛有助領導統御,又可提供隊伍一個難忘的知性之旅;也可淡忘登山健行的勞累。千萬別為登山而登山或為紀錄而登山,草莽時代英雄主義的年代已經過去,起而代之的是精致的文化登山!別忘了,在歐洲,登山是一種屬於貴族的高級休閒運動;絕不像台灣早期登山就像逃難一樣(黃德雄---中華民國建行登山會常務理事)。

七、登山嚮導行政工作

登山嚮導通常於登山活動計劃定案後產生【嚮導分級、分類】

什麼樣的山區需要什麼樣的嚮導;登山嚮導不可能是萬能的。通常領隊在擬定登山活動計劃時,會依活動山區特性審慎評估,並聘請勝任的登山嚮導。雖然身為登山嚮導需具備上述共同通識,但每位登山嚮導還是會有很大的差異性;也就是各有專長與特性。而這些差異性往往影響到整個登山活動成敗的關鍵!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以該山區熟悉度為考量;雖然一位夠成熟的登山嚮導面對陌生的山區,憑他的技術能力、適當的裝備以及豐富經驗還是可以勝任愉快,但如果換成一位「識途老馬」,不就更事半功倍、「錦上添花」嗎?更何況這是可以為隊伍降低風險的。他如:特殊地形(斷崖升降、溪谷橫渡…)、特定季節(冰雪、乾旱、雨季、高溫…)、特別目的(研究、踏查、搜救、測量…)、甚至不同隊員對象(年長者、幼小朋友、殘障者…)、隊伍人數、以及山區環境因子(環境保護區…)……等等其考量因素都不一樣。

1.參與登山計劃

登山嚮導有責任與義務參與登山計劃;嚮導參與登山計劃才能勝任愉快。唯有充分明寮登山計劃,登山嚮導在執行整個登山活動計劃時,才會與領隊有著高度默契(這是登山隊伍,活動成敗的重點因素),也才能圓滿達成任務。

登山計劃應包含:後退計劃、留守通報系統(人員),兩大重點。

2.協助交通食宿安排

交通與食宿是登山活動不可或缺的一環,登山嚮導有義務幫領隊完成此重要行政工作。也就是要有豐富而正確的資料;別忘了電子網路可以提供您莫大的幫忙!

3.協助法規手續申請

完全合法的登山活動是登山安全的最高保障,登山嚮導有義務與責任協助領隊完成一切合法手續申辦;並諫諍領隊,一切作為要合法登山!這是登山嚮導行政工作功能的積極面。



4.糧食計劃、紮營計劃與執行

糧食計劃、紮營計劃與執行是登山活動重要行政工作,並牽涉到登山專業技能;登山嚮導理當負責計劃與執行。

5.行程管理與解說(取材自「高山嚮導的任務與權責」---林亮光---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既然是嚮導,於登山活動進行中,當然必需負責適當之行程管控(時間與步伐管理)及解說。包含環境解說,才會是安全又內容豐富的登山活動;同時也要有路線尋找的能力。



6.氣象資訊搜集與研判(取材自「高山嚮導的任務與權責」---林亮光---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登山活動前之氣象研判、登山活動進行中遇氣象突變之預判,登山嚮導均有責任隨時提供資訊給領隊裁決;以防範於未然。



7.通訊架構之設計與維護(取材自「高山嚮導的任務與權責」---林亮光---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通訊」在登山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登山嚮導必須負責通訊網之設計,並在整個活動進行中維持通訊暢通無阻。不論是隊伍內部人員安全維護掌控,或必要時之隊外聯絡,均需維護至活動圓滿結束為止。

通訊之設計包含無線電對講機、「中繼」之設置與運用、行動電話、燈光,哨音,煙霧信號;以及求救信號之約定……等等設定(別忽略相關山區縣市山難搜救單位之無線電使用頻率資料收集---詳見「山難意外事故應變與處置」---黃崑成---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9)。

8.參與山難救助

遇突發狀況,若發生山難,登山嚮導依領隊之指令執行本隊伍山難處置行動;或隊伍安全情況許可下支援同山區受難友隊。甚或,不同山區友隊遇突發狀況發生山難,依領隊指令從事山難救援行動。

9.執行領隊之仲裁

登山隊伍在山林野地,領隊就像總指揮官。當活動進行中,遇有爭議性事務或當登山隊伍「排迴在十字路口」;則經由登山嚮導提供參謀,而由領隊來仲裁,此時登山嚮導便有責任與義務完成執行。這,也是登山嚮導重要行政工作之一。

10.其他該協助領隊之行政事務

登山嚮導輔佐領隊完成帶隊任務;除自身登山技術與專業專長外,不外乎幫助領隊完成登山活動之行政工作。登山活動行政工作瑣碎而煩多,除上述重點略舉一二外,整個登山活動所有有關行政工作,登山嚮導均有義務協助領隊完成

八、總論

登山嚮導與領隊基本上是有差異的。領隊就像船長,登山嚮導則是舵手,若是小船則船長兼舵手;就像小登山隊伍總是領隊兼嚮導,或由嚮導長兼任領隊。

登山嚮導以其專業之登山技能輔以人文修養,協助登山領隊完成圓滿登山活動,並對大自然賦予關懷;讓登山者達其有意義的登山活動。這,才不負所託!

九、關於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規劃建議(附錄 一)-------------節錄自

「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規劃案(期中報告)」---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

我國實施「高山嚮導員授証辦法」中,未全面思考台灣的山岳環境與國

際潮流的趨勢。因此在質的方面,沒有對高山嚮導員實施分類、分級的作業,在後續的管理與檢定審核方面實有改善的必要;而在量的方面,我國現有的高山嚮導員人數多達五千人,不但居世界之冠,亦幾乎是全球山岳嚮導人數的總和,顯有不合常理之處。

1.外國山岳嚮導的數目比我國少很多

依「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IFMGA)資料顯示,目前在該聯盟註冊有案的16個國家18個山岳嚮導協會(該聯盟 1965成立於瑞士),共有山岳嚮導總人數5006人(1999止)。其中人數較多的法國、瑞士、奧地利、義大利,正是當年最原始創立聯盟的四會員國,也都在歐州登山運動最發達的阿爾卑斯山區,平均各約有1100名山岳嚮導,大約只有我國的五分之一!

美國山岳嚮導協會(AMGA)自1997加入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以來,只有6名是經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審定的全能山岳嚮導。

英國山岳嚮導協會(BMGA)自1975成立迄今,只有一百四十多名山岳嚮導,而經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審定註冊的也只有125名。

日本全國執行山岳嚮導業物的人員,總計大約有500人,而向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審定註冊的只有70名。

紐西蘭山岳嚮導協會(NZMGA)自1974成立,1981加入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到目前只有32人是經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審定註冊的山岳嚮導。

……(參閱「登山嚮導員授證制度規劃案【期中報告】」P.38)

2.建議事項

我國現行「高山嚮導員授證辦法」中,對於高山嚮導員沒有分級、分類,申請資格亦與國際水準相差太多,不僅無法確保登山嚮導員執行任務的能力,將來參與國際組織或推展國際交流也勢必遭遇相當大的問題。

規劃我國登山嚮導員授證辦法,不應只針對3000公尺以上高山;而應是涵蓋全國的山岳環境。因此,建議行政院體育委員會(體委會):

A. 立即可行之建議

a. 盡速公佈實施「山岳嚮導員」授証辦法及其相關措施

b. 輔導設立「山岳嚮導員協會」

B. 中長期之建議

a. 研擬設立山岳嚮導員教育訓練之機構

b. 研擬山岳嚮導員從事休閒運動服務業的可行性

c. 輔導「山岳嚮導員協會」加入「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成為會員組織

3.規劃構想

規劃我國山岳嚮導制度,除了希望能達到國際標準的目標外,最好也能考慮國內地理環境的情況、相關法律規定,及現有登山運動的發展情形,才能對未來的登山運動發展有正面意義。

A.關於山岳嚮導的分類構想

有「健行嚮導」、「攀登嚮導」、「登山嚮導」、「雪地登山嚮導」、「國際登山嚮導」等五類

B.關於山岳嚮導的分級概念

各類山岳嚮導分成初級的「助理嚮導」與晉級的「嚮導」即可

C.關於檢定的項目

綜觀各國的山岳嚮導檢定流程,對於個人的專業技術都相當慎重;大概都有學科與術科的測驗。因此構想我國山岳嚮導的檢定項目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包括對生命有重大影響的專業知能及其熟練執行的能力。

至於有關不得申請參加檢定的消極限制方面,最好能明確規定或取消與專業技能無關的特別規定較好。

4.檢定與進修

檢定與進修,若參照先進國家與「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的會員國,大都是由教育、學術單位或專業團體來辦理。

先有了登山運動團體之後,再因應實際需要,組織山岳嚮導協會;先由登山團體培養一般的登山知能,再經由山岳嚮導協會檢定合格,提供專業的嚮導服務。

有了檢定與進修的機制,則山岳活動就能經由山岳嚮導的參與而更為發展。所以,組織「山岳嚮導協會」也是規劃山岳嚮導員授證制度中應該要考慮的一環。

至於國際山岳嚮導方面,日本的「日本山岳嚮導聯盟」(成立於1990)細則中,有規定指出除了具備國內的資格外,相關的國際攀登經驗也是檢定的項目。目前我國這方面的經驗者也不乏其人,再經由一定的檢定與進修機制,取得「國際山岳嚮導協會聯盟」審定註冊資格後,推動國際交流也將更為容易。

十、關於汗騰格里(Chan-Tengri)峰山難【1993】事件之分析(附錄 二) by Dr. Vl. Komissarov 作 者 譯

7月19日,由十四位來自波蘭的登山客 及二位烏克蘭領隊組成的登山隊伍正在汗騰格里峰與卻波耶娃(Chapaeva)峰 間的鞍部 做適應攀登(Acclimatisation climb)。其中部分波蘭隊員包括兩名烏克蘭領隊紮營於鞍部下方斜坡的中段。從帳篷至鞍部是長約80至100公尺的冰雪坡(Ice-snow slope):靠近帳篷這一段是15至20度之斜坡,而再上頭則是45至50度之陡坡;這種斜坡明顯的是雪崩危險區。那兒在過去就有一些小雪崩,有可能覆蓋在雪岩(Snow slab)上。

有時,登山客沿著易雪崩的危險區下降,引發了雪崩;隨著表面冰雪壓在謝蒙夫斯基(Semionovskiy)冰河上方;雪崩並不大,但發生時受難者正在帳篷裏的睡袋(Slipping bags)內!在30至45分鐘內便被發掘,但那已足以令人窒息!

8月4日,一個五人的登山隊(三位英國人和二位哈薩克嚮導)沿著謝蒙夫斯基冰河攀登。他們05:30從⊥4250米處的第一營出發,11:00在通過一處狹長的冰溝前做了停留。他們所停留休息的地點在小冰雪崩時並不危險;但在1987年一次大的雪崩毀滅了 包括 吉 爾 吉 斯(Kyrgyzstan)登山者 維他利(Vitaliy Kuropatkin)和帳篷!

時間選在他們經過謝蒙夫斯基冰河的危險地段是最大的不幸(見雪崩表)。他們花了五個半鐘頭才從第一營到達出事地點;這表示 他們訓練不夠---正常只需3至4個小時!通常我們會要求攀登於早上8點以前通過危險地點。隊伍要能適應這裏的攀登,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必需要能瞭解自己的能力!

由於大量的降雪使1993年變得不尋常,在8月16日以前幾乎每天是壞天氣,並且有一連四天不停的下雪。從比較1983年至1993年雪崩表 可感受1993年雪崩的不尋常;於此同季歐洲也是下雪嚴重。可以瞭解到意外事件隨著此種不尋常現象發生。

也許隊伍並不瞭解整個山區狀況及年度氣象變化,但嚮導們必然充分瞭解。

然而,意外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1993 1989-1993

6 8

5 7

4 6

3 5

2 4

1 3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

時間 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時間

在第一個案例的原因 乃由於登山客以及自認為嚮導的領隊們均對當地山區特性無知,且攀登高山技能水準不夠所致;領隊們沒有重視聘請至少一位能夠帶領攀升的有經驗嚮導!登山客信任他們所得到的承諾;但領隊們主要目標是獲取盡可能的利潤。在第二案例,意外的原因是疏忽了真正的危險!

前蘇聯登山嚮導學會(USSR institute of mountain guides)存在了好長一段時間,儲備這兒的嚮導 成為登山活動指導員(Instructors of mountaineering)。他們當中有經歷過圖表中雪崩的嚮導,也有具備謝蒙夫斯基冰河基本技巧的嚮導;包括天山南英格利契(South Inylchekeasy)冰河必須取得嚮導冰河証書(Guide’s glacier certificate)的嚮導。

像「登山嚮導協會」(Associations of Mountain guides)的嚮導專業協調法規(Code of professional unity of guides)(圖表沒明確顯示此訊息,榮耀低於他對雪崩掌控的重視;他們只強調專業監督)存在於西方國家中。此外,前蘇聯最後五年知名事件使登山活動蒙受重大損失。建立在職業集團與償付代價為基礎的高山登山疇劃系統已毀滅。這是嚮導大多無法維護他們專業水準的原因!

直到1993年 許多從事商業高山活動的「騙子」才被重視。於此同時,少數較有經驗的嚮導實質存在。他們部份人於1993年8月在南英格利契冰河執行嚮導;支援由俄羅斯(Russia)、吉爾吉斯、白俄羅斯(Byelorussia)、塔吉克(Tajikistan)及 奧 德 沙 喜瑪拉雅(Odessa Himalayas)委員會 所組成之聯盟 的「任命會」(Constitutive Conference),並建立上述國家的「登山嚮導協會」。喬治亞(Georgia)也建立了相同的協會。這些協會和存在於瑞士、德國、法國以及其他西方國家的一樣,加入「國際聯合登山嚮導協會」(UIAMG)。

以上所提協會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儲訓登山嚮導以取得國際水準証書。我們忠告登山者探訪前蘇聯山岳時,使用擁有「協會証書」(Association’s Certificate)至少值勤兩年以上的嚮導之諮詢服務!


資料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XNKmjUCGHwK7_c7W.fnSJljsTeQ-/article?mid=3396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冰河遺跡 降至海拔2800公尺


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齊士崢研究八通關冰川地形,在金門銅斷崖附近採樣,舉出冰河
遺跡證據,一舉將台灣冰河地形從三千公尺以上,下降至海拔兩千八百公尺,是台灣所觀
察到最大規模的冰河地形。

去年八月,齊士崢帶著學生張姍姍、陳佳宏、王子揚與陳其駿前進八通關、金門銅斷崖,
探勘冰河遺跡。師生在海拔約兩千八百公尺的八通關舊河道沈積層及西側的側冰磧採樣,
進行碳十四定年及光螢光定年。師生趕在八月五日下山,隔兩天莫拉克颱風來襲,古道中
斷至今。

台灣冰川研究的開端是在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年間,日本學者鹿野忠雄等人進入人煙稀少
的中央山脈,進行高山地形調查;發現了南湖山區特有的圈谷地形、堆石堤,認為曾有冰
河存在。

日本學者接著在雪山、玉山、秀姑巒山等山區也發現端磧、圈谷、擦痕等冰川地形。依據
圈谷分布的高度,推估末次冰期台灣雪線高度約在三千三百至三千五百公尺之間。

他說,這次研究除了將台灣冰河地形從三千公尺以上的說法,下推至海拔兩千八百公尺。

另一重點,是從地質及採樣處推論,此處冰河潮長達五、六公里。遙想數萬年前壯觀的冰
河畫面,台灣很少有如此大範圍的冰河遺跡。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5387666.shtml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痕山林運動』源於美國無痕旅遊之概念(Leave No
Trace),主要肇因於1960年代、美國大眾旅遊對環境產生的嚴重衝擊。


當時眾多的研究顯示,呈倍數成長之登山、健行、露營等活動的遊憩使用率,逐漸造成遊
憩據點地表植物的損害和消失,甚至導致土壤被侵蝕,樹木的成長受影響,動物的生態及
棲息地被迫改變、縮小和遷移,及深具歷史價值的人文史蹟遭受浩劫等現象。


因此自1980年代起,美國各級政府的土地管理單位、環境教育學者、保育團體、戶外用品
的製造商與銷售商、登山健行團體及社會大眾共同發起此項全國性教育推廣運動。


這些公私部門、產官學界組成的合作團體,提出無痕旅遊的行動概念,全面推動「負
責任的品質旅遊」。教導大眾對待環境的正確觀念與技巧,協助將遊憩活動對自然的衝擊
降到最低,多年來已獲致良好成效。


為了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可以享有美好的山林體驗,政府由2001年起推動「全國步道系統建
置計畫」,期藉由計畫之執行,整合自然人文遊憩據點,提供多樣遊憩機會,並在自然資
山教育的深化,減少山林的衝擊,亦是極重要的思維,因此推動環境優化的相關活動行為
,遂成為公私部門關心的議題。


2006年在林務局舉辦的全國步道環境優化研討會中,此相關議題受到公私部門廣泛的討論
與迴響,並透過網路票選將此活動定名為『無痕山林運』,而同年發表之『無痕山林宣言
』,截至2007年9月止,參與連署的團體已達541個、個人達1,070人。


然而台灣的『無痕山林運動』因剛起步,雖有許多登山及保育等環境關懷人士的推廣,仍
有許多民眾不瞭解這些觀念、或不知如何具體執行,因此希望能夠藉由產、官、學界共同
的參與及努力,發展出台灣環境關懷運動,讓山林的愛好者在親炙土地的同時,亦能不對
山林環境造成衝擊。這即是無痕山林運動的由來



七大無痕山林守則
‧ 「不莽撞」
‧ 「不亂走」
‧ 「不要丟」
‧ 「不破壞」
‧ 「不引火」
‧ 「不驚擾」
‧ 「不喧嘩


無痕山林的七大準則與保護環境重要注意事項

1.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我願意在走入自然環境前,預先蒐集當地相關資訊,做好充
分的計畫與準備,避免因不瞭解或準備不足,造成自己、他
人或環境的傷害。


2.在可承受地點行走宿營:健行或登山時,我願意待在指定的步道上和宿營地點內;
不走捷徑、並儘可能留下最輕的足跡。


3.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我只攜帶適量的裝備與食物,並願意帶出所有攜入的垃圾,
妥切的處理無法攜出的物品。


4.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我願致力保持造訪地點的原始風貌,不任意改變當地自然與
人文環境,也不取走任何物件。


5.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我不輕易生火,並願使用對環境傷害最少的器具來煮食或照
明。


6.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物:自然是各種生物的家,我願尊重並盡量不影響其生活習慣,
不任意餵食動物,不破壞任何植栽及林木。


7.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我願跟他人分享山林環境,尊重他人獨處所需的寧靜,審慎
思考自己的行為對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08620

從懼山、望山,到親山、護山,
山的印象因人的認知與政權的更迭,
而有不同的面貌與想像……。

早期由於山高雲深路遙遠,
加上山地原住民的民情隔閡,
以及漢人缺乏登高冒險的精神,
所以台灣高山始終蒙上一層神秘的雲霧,
可遙望而不可及。

日人治台以後,
由於國土資訊的掌握、山林資源的開發,
再加上原住民部落的鎮壓與治理,
探險蒐奇、休閒強身風氣的興起,
促成近代台灣登山運動的發展。

直到今日,
登山活動已經成為擁有相當穩定人口的戶外運動,
一個多世紀以來,登山者憑著堅實的步履,
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中,
踏出豐富多彩的百年登山史。

本書將台灣登山歷史的發展,
上拓至清治時期的台灣,
詳述日治、國民政府及當代的台灣登山運動的演變,
以及新興登山休閒活動的介紹,
讓台灣登山運動的演進,回溯至百餘年前的時空縱深,
並為台灣登山史與休閒史的書寫,紮下豐厚的基石。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旅記聯合入口網站 http://www.waytogo.idv.tw

2.獨步山林間 http://myweb.hinet.net/home1/kennyhpk/index.html

3.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index.html

4.赤腳旅行 http://www.wretch.cc/blog/barefoot

5.國家步道導覽網 http://trail.forest.gov.tw/

6.登山補給站 http://www.keepon.com.tw/Message.asp

下面是我個人收藏的:

1.那年冬天,我在日本…(原環遊日本九十天) http://tushiou.blogspot.com/

這是一位臺灣人正在日本單車旅行的部落格!

2.青蛙的網站 http://www.frogfree.com/

他是一位兼職的高山攝影家,拍的真的不錯!

NKNUClimb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